噶爾哇·阿旺桑波編著:《宗喀大慈宏覺寺——唐蕃古道上的千年古剎》,中國藏學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
前言
絲綢之路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它是架設在古代東方與西方以及沿線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一條“黃金通道”,也是東西方文明互鑒、文化交流的一條和平之路和信仰之路。歷代先賢為了開辟這條黃金通道,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絲綢之路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諸多最偉大的遺產之一,它是中國的絲綢之路,也是世界的絲綢之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所說:“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痹谀蔷眠h的年代里,從中國的長安(起點)到意大利的羅馬(終點)之間,在古老的中國和歐洲大陸之間,不僅傳送著絲綢、瓷器、茶葉、香料、玻璃等物品,也傳遞著中國的四大發明,傳遞著中華文化、文明和思想。在這條通道上也留下了許許多多宗教文化的傳播者、朝圣者、傳法弘道者的傳奇故事。像原籍古印度、生于龜茲(今新疆庫車)的佛教高僧鳩摩羅什,東晉時期的高僧、旅行家法顯,唐代高僧、大翻譯家玄奘,等等。從他們的經歷和故事里,我們能感受到一種不斷探索、渴望創新和追求美好、幸福和光明生活的偉大精神,感受到一種舍生忘死、利益眾生、堅忍不拔的理想與信念。
古代絲綢之路的路線,歷來被劃分為北線、南線和中線。在絲綢之路的南線上,有一座歷史悠久的著名佛寺——宗喀大慈宏覺寺,已經歷盡千年的滄桑,它既是古代絲綢之路上一座著名的佛教文化遺存,也是今天偉大的“一帶一路”宏偉目標的美好見證。
追溯這座千年古剎的源頭,要從大約公元7世紀的唐朝說起。當時,唐皇室的珍貴之寶——佛祖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在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時,被作為公主的陪嫁沿著唐蕃古道入藏。赴藏途中,文成公主一行在青唐驛,亦即后來的宗喀大慈宏覺寺原址之地,待了一個多月,并留下一處土壇寶座,這成為后來宗喀大慈宏覺寺依此而建的緣由。
宗喀大慈宏覺寺由喇欽·貢巴饒賽創建。其時正值藏傳佛教后弘期,衛藏三賢哲和果望、靜聞兩位大和尚為喇欽·貢巴饒賽在丹斗水晶山授戒傳法。喇欽·貢巴饒賽后赴宗喀青唐地區,創建了宗喀大慈宏覺寺,作為授戒弘法道場,并為魯梅·慈誠喜饒等衛藏青年十人授戒,成為藏傳佛教后弘期最早的授戒傳法者之一。十青年返藏后,在衛藏地區廣泛授戒傳播律部經典教義。從此,宗喀大慈宏覺寺成為授戒和傳播佛學文化教育的重要道場,也是“下路弘法”的主要興盛地。
至北宋時,唃廝啰建立了宗喀政權,修建了青唐城(今西寧市)。從此,宗喀大慈宏覺寺成為宗喀王室供奉的王室寺廟。因此,歷史上素有“先有宏覺寺,后有青唐城”之說。
到了元代,闊端和元世祖忽必烈先后迎請薩迦班智達及其侄八思巴到此廣轉法輪,四世噶瑪巴若必多杰、敦珠仁欽法王在此為年幼的宗喀巴進行啟蒙教育,為宗喀大慈宏覺寺的歷史又添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章。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宗喀大慈宏覺寺住持勺思吉監參重建該寺。此舉頗受朝廷重視,寺僧札思巴鎖南曾受封為國師,多次進京朝貢傳法。由于明朝中央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該寺明代時在西寧地區廣有影響,冠蓋一方。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六世班禪額爾德尼洛桑巴丹益西應乾隆帝之邀東行,途經青海時待了五個多月,先后駐錫在塔爾寺和宗喀大慈宏覺寺,并為廣大僧俗群眾舉行了盛大法會。乾隆皇帝將宗喀大慈宏覺寺賜予六世班禪大師。從此,宗喀大慈宏覺寺成為歷代班禪大師在青海的駐錫名寺和重要弘法道場。六世班禪大師后來任命其弟子甘肅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樣·久美旺布為宗喀大慈宏覺寺住持,幾經增繕,聲譽日隆,該寺已然成為西北地區弘揚佛學文化,蒙、藏高僧及地方官員商談重大政教事務的主要場所。
1951年12月15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的習仲勛,專程前來為十世班禪大師赴藏送行,并在宗喀大慈宏覺寺與十世班禪大師商討赴藏具體事宜。此舉成為宗喀大慈宏覺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20世紀90年代以來,歷史悠久的宗喀大慈宏覺寺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青海省紅色愛國主義寺院、青海省政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基地、蘭州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習基地等。
與北京白塔寺和雍和宮、西安廣仁寺、呼和浩特大昭寺、沈陽皇寺等寺院類似,宗喀大慈宏覺寺是地處繁華城市中的藏傳佛教寺院。這座寺院有漫長而又曲折復雜的歷史演變,它所經歷的千年間朝代更替、風雨滄桑,也清晰地銘刻了古老的藏傳佛教和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宗教文化交流歷史,以及悠久而密切的精神關系。
目錄
購書請掃碼進入中國藏學官方書店: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